日语学习与研究

期刊名称: 日语学习与研究
创办日期: 1979
主办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刊期: 双月
电话: 010-64492401
    010-64493203
Email: ryxxyyj@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619/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439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朝市监广登字20190017


特稿

  • 论多和田叶子作品中语言的形象、人和生命

    布雷特·狄百瑞;黄珺亮;

    多和田叶子的作品以其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般的美学而闻名,这一美学挑战着语言的透明感、语言的指称意义等概念。尽管如此,近年来多和田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在其政治意义上被解读,尤其会被拿来和移民、性别政治、生态批评等问题进行关联。本文认为,虽然多和田作品的特征是其对于语言的那种比喻性而非参照性的使用方法,但是这种赋形本身又的确是可以被解读为政治性的。具体来说,它追溯了多和田作品中“语言”“人”和“生命”这几个相互纠缠的概念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细微的政治含义。例如,我认为多和田的作品被正确地解读为颠覆了物种差异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因为“人”所拥有的独特语言和符号化能力而赋予其特权。然而,多和田似乎坚持认为,正是由于这种语言、符号化和赋形的能力,在针对其他人类和地球生命本身所犯下的基本暴力中,人类这一主体永远不应当否认自己的共犯关系。

    2023年05期 No.22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中日文学文化关系研究

  • 论《三体》日译的独创性、规范性与意义

    宋丹;计宇婷;

    从中国文学日译传统的宏观视野出发看《三体》日译,可知译者身份构成多元化的团队合译模式与底本构成的杂糅性是其独创性;从文本细读的微观视野出发,描述《三体》日译与中文原著、英译的四种互动关系,可知其并非已有研究指出的凸显原著的“异”与汉字文化圈,而是遵守了日语和日本文化,尤其是遵守了日本科幻文学文体规范的归化翻译。规范性是《三体》日译成功的关键与保障,也驱动了独创性的产生。《三体》日译成就了中国文学日译新典范,加快了日本翻译出版中国科幻文学的步伐,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有关汉字文化圈、合作翻译、二语单线程翻译等的成见以及日本历来在吸收外来文化上的变通。

    2023年05期 No.228 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 日本小说评点观念的成立——以服部抚松中国通俗小说评点为中心

    刘璇;

    日本明治时代知名汉文作家服部抚松先后选辑、评点并出版三种中国通俗小说,分别为《二桥春话》《劝惩绣像奇谈》与《评点五色石》,这是目前可见最早、最完整的由日人完成的中国通俗小说评点本。服部抚松的评点深受以冯梦龙为代表的情教观影响,但亦蕴含日本文化元素与个人旨趣。与此同时,服部抚松通过小说评点表达出强烈的现实寄寓,更体现出明治一二十年代思想观念复归汉学的复杂情况。此外,服部抚松的中国通俗小说评点行为还促进了明治时代小说评点的繁荣,有助于日本的小说评点观念发展成熟。

    2023年05期 No.228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 “远行”与“回归”视野中的古代楼兰形象

    赵建萍;

    《楼兰》是井上靖西域历史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它的主题历来受到关注。考察作者创作所参考的历史地理学文献可知,文中楼兰人被迫“远行”与数次试图“回归”的内容并非虚构。小说基于历史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再现了楼兰在古代中西交通以及文明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变迁:曾经作为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贸易中转地,后来转为汉朝的军事基地、匈奴屯田所、古战场等,最终湮没于沙海“。远行”与“回归”的情节隐含着对于楼兰作为多元文明融汇地特质的认知,同时文中有明显的比较文明意识和西亚文明起源论的观念。

    2023年05期 No.228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 “虚无党”书写中的“保皇立宪”脉络——论小说《虚无党真相》的译介和政治构想

    陈鹏安;

    翻译小说《虚无党真相》的底本和原作者此前从未得到有效考证,文本中指出的一些疑点也被忽略至今。通过史料查证可知,译者吴梼翻译时参照的是塚原涩柿园的小说《虚无党》之单行本。日文底本始连载于日俄战争爆发的次日,在呼应日本国内高涨战争情绪的同时也暗含与俄国协商的外交构想,具有复杂的政治倾向;中译本则借“虚无党”的书写和俄皇形象的重塑表达了保皇会及译者吴梼对“保皇立宪”政治构想的鼓吹,也与“革命”等概念的构建形成互文。此外,中译本标注的所谓原著者“德国摩哈孙”应是广智书局出于对德国宪政的推崇而进行的杜撰。

    2023年05期 No.228 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信息专栏_学术用语对照

信息专栏

  • 新版书目

    <正>~~

    2023年05期 No.228 5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编后记

    <正>陈寅恪在为陈垣《敦煌劫余录》所撰序言中有一段至今广为流传的文字:“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当是时也,作为敦煌学第二代的代表性人物,陈寅恪和陈垣等已意识到,“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而这一新潮流倒逼了本土学者从材料、视野、观念、方法诸层面的全面革新迭代。

    2023年05期 No.228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2023年度《日语学习与研究》作者交流会——暨江苏地区日本学领域青年学者论坛纪要

    <正>10月14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主办,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北京飞宇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23年度《日语学习与研究》作者交流会暨江苏地区日本学领域青年学者论坛”在江南大学成功举办。论坛期间,来自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50余位高校的日本学领域专家及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主题发言环节,《日语学习与研究》常务副总编辑、复旦大学王升远教授以“学术论文的预设与展开”为题,

    2023年05期 No.22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东亚历史研究

  • 从“倭王”到“治天下大王”——制度语境下古代日本的政治名号及政治体建构

    李磊;

    倭人与汉魏王朝的制度性联系培育了其政治观念。曹魏“亲魏倭王”之授,在倭人诸国之上建立了一个“倭王”的观念,这成为实体性倭国的建构契机。公元313年(建兴元年)乐浪、带方二郡弃守,此后东晋委任百济王余句领乐浪太守。余句遵曹魏旧例,遣使授倭王镜、刀等物。《日本书纪·神功皇后》以“圣王在上-西蕃朝贡”的模式记述,乃是受到律令制建立时期的意识形态与百济流人历史记忆之影响的缘故。晋宋之际开始,倭五王将毛人、众夷、海北诸国纳入治下。为建构超出倭国范围的政治实体,倭五王寻求在刘宋官僚体系中获得高品官位,借助开府规制,以安东大将军府为最高军政机构,以使持节、都督之权节制治下各方势力并试图将势力范围扩大至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等地。在这一发展路径下,倭王武时代出现了“治天下”的观念,成为隋唐时期建设以天皇为中心的日本律令国家的重要思想基础。

    2023年05期 No.228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律令制时期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

    王猛;

    本文着眼于律令制时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念,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伦理层面分析了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其中,政治层面,律令制国家强调天皇地位的至高无上和国家利益的不可侵犯,强制要求人们树立“天皇为公”“国家为公”的观念。经济层面,以“律”和“令”推行土地和人民归属国家所有的“公地公民制”,主张国家和土地的公有观念。伦理层面,宣扬“崇公抑私”“背私向公”的价值理念,力图让豪族自觉摈弃私自占有土地和人民的思想。

    2023年05期 No.228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语言与翻译研究

  • 基于二十大报告日译本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研究

    张兴;柳瑞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其报告内容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将“社会-认知”方法与语料库相结合,运用高频词、共现网络、索引行以及语境模型的方法,分析二十大报告日译本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话语构建情况。研究发现:(1)通过高频词、共现网络以及索引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建立了一个放眼全局、热爱和平、以人民为主的积极正面形象;(2)通过对语境模型分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互为交际者,中国一直想要把世界纳为“我者”范畴,但受交际者双方的关系、共享的社会知识与信仰、意图与目标的影响,导致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理解产生了阻碍;(3)通过“社会-认知”方法与形象分析相结合,有助于拓展研究角度与方法,可以更好地阐释和构建中国共产党形象。通过对二十大报告日译本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话语构建的分析,可以对如何更好树立积极正面的共产党形象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023年05期 No.228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0K]
  • 日本主流报纸中环境风险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

    孙成志;王成一;

    将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应用于日文新闻社论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以《朝日新闻》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事件相关社论为语料,探讨环境风险话语中复合意象图式的常用类型,分析语篇生产者如何借助意象图式划分“群内”“群外”关系,实现“我者”主张的合法化。研究发现:以核污染水排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风险话语中主要出现的意象图式包括路径类复合意象图式与容器类复合意象图式。语篇生产者多借助路径类意象图式明晰施事行为,并通过隐喻手段将其映射至目标域实现合法化目的;而容器类意象图式则通过隐喻映射功能,引导读者区分环境风险语境下的“群内—群外”身份概念,间接实现语篇观点的合法化。

    2023年05期 No.228 8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 中日人机对话系统语言产出对比研究——以网络购物场景为例

    雒美敏;毋育新;

    以中国淘宝和日本乐天市场网络交易中的电子客服语料为研究对象,基于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理论(1987)及宇佐美まゆみ的话语礼貌理论(2002、2017、2019),对两国电子客服语言呈现出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中日网购场景下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步均为“情况说明”“补充说明”和“咨询导引”;(2)两国电子客服在“补充说明”“道歉语”“感谢语”“信息确认”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补充说明”使用频率显著高于日本,而日本“道歉语”“感谢语”“信息确认”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中国;(3)中国电子客服语料中的送货确认成分显著高于日本;(4)中日电子客服的礼貌策略使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倾向使用消极礼貌策略,中国倾向使用积极、消极相结合的礼貌策略。

    2023年05期 No.228 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 日本会话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

    赵刚;贾琦;

    自从哈维·萨克斯(Harvey Sacks)、伊曼纽尔·谢格洛夫(Emanuel Schegloff)和盖尔·杰斐逊(Gail Jefferson)的会话分析理论被引介到日本之后,多年来日本会话分析研究在话轮转换、序列结构和修正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把握日本会话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动态,文章对2000年以来的日本会话分析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分析表明,日本学者展开了具有保持会话分析经典理论的继承发展性、挖掘日语语言特征的独特性、引入研究新视角的开拓性等特征的会话分析研究,逐步建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会话分析研究体系。日本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的会话分析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2023年05期 No.228 11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