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与研究

期刊名称: 日语学习与研究
创办日期: 1979
主办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刊期: 双月
电话: 010-64492401
    010-64493203
Email: ryxxyyj@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619/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439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朝市监广登字20190017


日语语言研究

  • 中日应急对译词汇库的构建设想——以新冠疫情语境下的中日词汇对译为例

    孙成岗;吴宏;

    重大突发事件构成的语境往往给词汇的概念意义以某种调节,赋予其一定的关联语义或情景语义。本文以新冠疫情为背景,简述疫情应急中日对译词汇库的构建原则,将相关词汇放到疫情构成的大语境中进行考察,分析因疫情产生的语义变化,探讨基于疫情语境的词语翻译策略,以期为今后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迅速构建应急中外对译词汇库提供例证和借鉴。

    2020年05期 No.21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5K]
  • 动词属性谓语句的成立机制——以谓语动词“状态词化”的一类为主

    姜柳;

    日语中存在很多谓语动词已经脱离时和体束缚的动词属性谓语句。本文主要以动词发生"状态词化"的一类为研究对象,将Kennedy&McNally(1999,2005)提出的"尺度结构"作为理论工具,旨在探讨该类型动词属性谓语句的成立机制。研究发现,"尺度性"是促进谓语动词产生"状态词化"的根本原因。其中,"开放尺度结构"促使动词获得等同于形容词的句法特征,语义上表示主语的特征、性质等属性义。另一方面,"准闭合尺度结构"诱发动词获得可能义的解读,也具备了形容词的句法表征,表示主语的能力、潜在可能性等属性义。而且出于制造"特殊性"的需要,"尺度性"这一语义特征也不可或缺。

    2020年05期 No.210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 汉日关系从句的名词短语可及性对比研究

    张静苑;

    本文借助语料库的语料,通过汉语关系从句和日语关系从句来验证Keenan&Comrie(1977)提出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AH)。研究发现,汉语和日语中主语关系从句和宾语关系从句的使用数量最多,均使用空缺型关系化策略,说明主语和宾语的可及性最高,容易被提取为中心名词,遵循AH。汉日语中旁格的可及性也存在等级序列,表现在处所格和工具格处于可及性较高的位置。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做了跨语言的调查,发现各语言普遍存在处所格和工具格的可及性较高的现象。名词短语可及性的高低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

    2020年05期 No.210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 “单一路径限制”规则与日语复合动词构词分析

    张楠;

    日语复合动词结构复杂,其形成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本文通过分析"单一路径限制"规则对复合动词形成的制约条件,明确复合动词整体只能包含一条变化路径,并由后项动词所提供。同时也考察了前项动词的语法特征,认为前项动词不包含变化路径,只表示主体动作。复合动词整体符合<行为→变化→结果>的自然规律。

    2020年05期 No.210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 论日语的「形容詞連用形+有る」句式的特征

    杨红;

    本文分析的对象为日语「形容词连用形+有る」结构,包括介入助词的变体结构,以及动词「ある」除了否定以外的活用结构。通过语料分析,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的3大问题,一是该结构的使用特征,进入6种下位结构的形容词分别存在不同的使用限制。二是该结构存在的语言内在原因,即功能词化的不完全性及动词「ある」的使用所带来的反预期的语境义。三是形容词连用形的轻度名词化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语言表达的简便性需要,以及在现代日语中吸引读者注意的特殊的文体表达需要。

    2020年05期 No.210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信息专栏

日本文化研究

  • 中国古代疫病观对日本的影响

    姚琼;

    古代日本关于疫病产生的根源先后出现过"天行疫"和"时行疫"的观念,这两种疫病观无论是在出现的时间上,还是指代的疫病范围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古代日本这两种疫病观的差异性与其吸收古代中国疫病观的方式有关。日本"天行疫"、"时行疫"的观念是在吸收中国"天行疫"、"时行疫"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这种疫病观的吸收并不是全盘吸收的,而是有选择、区别地融入了日本的灾异思想。这也是日本"天行疫"和"时行疫"在形成过程中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2020年05期 No.210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 日本“山神信仰”中的民族与国家“记忆”

    孙敏;

    "记忆"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从"记忆论"的视角切入可以发现,在"山神信仰"这一统合的名称中含了日本的国家记忆和民俗记忆,在民俗记忆中又包含了农民和山民的记忆。在民俗记忆中,"山神信仰"记载了农民和山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对历史的间接记载;在国家记忆中,"山神信仰"通过想象的空间将民族统合于国家之下,其手段是将民俗记忆中的"山神"拉入国家记忆中,并赋予其崭新的意义,在忘却中不断建构新的记忆。

    2020年05期 No.210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8K]
  • 论日本神话中的萨满教要素

    况铭;

    以萨满教视域来审视日本神话,运用文本分析并结合比较神话学与考古资料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日本现今不可见的脱魂型萨满,其脱魂的方式以巫梦和化鸟飞翔为主;同时也存在歌舞赛神的凭灵型萨满;日本神话中的宇宙观也与萨满教宇宙观相似,宇宙树在日本神话中拥有多种形式,且其核心功能都是连接不同宇宙。由于日本神话中包含着相当程度的萨满教要素,故推测其在起源上与萨满教有密切的联系。

    2020年05期 No.210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 论日本稻魂信仰的渊源——以“技术”和“巫术”的区别为视角

    李国栋;

    摘刀摘取的糯稻保留着稻魂,而镰刀割取的粳稻和籼稻则没有稻魂。——结合保存在贵州传统稻作村寨的这一古老习俗,可知日本的稻魂信仰始于公元前10世纪同时出土了石制摘刀和石镰的菜畑遗址。古日语称"闪电"为"INABIKARI",汉字作"稻光"或"稻魂",而闪电似蛇形。由是观之,日本人所理解的"稻魂"源于天上的蛇神化身为闪电与地上水稻的交合,其本体是蛇神的精液。稻魂是稻米的始源,所以人们需要通过"标绳"和"千木"来模拟蛇神交合,保证稻谷丰收。古日语中亦有"稻神"一词,称作"SA",本义"箭矢",而"箭矢"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蛇的化身。这就说明稻魂与稻神实为一体,只是强调重点不同。稻神即蛇神,而稻魂则侧重蛇神与稻的交合,专指孕育出稻米的生命之魂。

    2020年05期 No.210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3K]
  • 日本神话中的「鰐」与吴越水神

    陈馨;

    在日本神话中「鰐」被称为海神,是古代日本人重要的信仰对象。通过研究文献及考古资料可知,古代日本的「鰐」海神信仰继承自吴越移民以鳄鱼为原型的龙水神信仰。理由有二:第一,考古资料显示,代表吴越龙信仰的文身习俗很可能与绳纹人的黥面之俗融合并演变出弥生黥面的固定纹样,沿稻作传播的路径从九州经濑户内海传至伊势湾沿岸;第二,在九州到伊势湾的广大区域出土了大批弥生时代的,绘有以鳄鱼为原型的龙形象的求雨祭祀土器,这说明弥生时代已有普遍的祭龙祈雨仪式和龙水神信仰,而伴随在龙形象旁的雷电状图案则表明弥生龙信仰体现了典型的龙致雨思想,源自吴越的稻作文化。

    2020年05期 No.210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4K]

日本文学研究

  • 文学史重构视域下的黄瀛诗歌

    杨伟;陈潇潇;

    作为活跃在1920-1930年代日本诗坛上的中日混血诗人,黄瀛的诗歌蕴含着语言、文化以及存在论上的"混血性"。正是因为这种"混血性",导致其诗歌被拒斥于中日两国的文学史之外。而在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正由以前"日本=日本人=日语=日本文学""中国=中国人=中文=中国文学"这样一种粗暴的等式中逃逸、有可能涵盖更多边缘性内容的今天,不仅可以将黄瀛诗歌置于日本文学内部去进行再评价,也可以把黄瀛作为一个有些另类的中国诗人,将他的诗歌还原到同时代中国新文学的语境中,去重新审视其独特的价值和可能带来的生产性。

    2020年05期 No.210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 浅井了意生平考述

    蒋云斗;

    浅井了意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传奇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丰富流播甚广,但文献中关于他的记录却寥寥可数,关于浅井了意生平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从作家论的角度解读浅井了意的研究成果,目前尚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但随着新的典籍文献被发现,上述成果展现出的局限性也亟待完善。本文汇聚、整合《东本愿寺家臣名簿》《见闻予觉集》《京都坊目志》《枚方市史》《鹦鹉笼中记》《申物之日记》等典籍文献中有关浅井了意的记述,从"寓居京都时期"和"住持本性寺时期"两个阶段,还原他的生平轨迹。

    2020年05期 No.210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 从“创造性叛逆”到“叛逆性忠实”——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

    崔艳伟;

    埃斯卡皮的创造性叛逆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创造性解决翻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理论本身存在逻辑不清、边界不明等局限性。本文基于个人日本和歌汉译实践,在对创造性叛逆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叛逆性忠实的概念,并探讨了叛逆性忠实视点观照下的具体和歌汉译策略。

    2020年05期 No.210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 旋转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

    徐蕾;

    村上春树是活跃于当代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翻译家,他的作品以非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而被大家所熟知,早期的《挪威的森林》是其唯一一部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作的长篇小说。而同时期的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也是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作的。村上笔下的现实主义可以认为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加入了非现实性的元素来溶合成整体。本文则具体分析村上春树如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合在这部作品中,拓展了现实主义的内容,探索出了作家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2020年05期 No.210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信息专栏_学术用语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