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与研究

期刊名称: 日语学习与研究
创办日期: 1979
主办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刊期: 双月
电话: 010-64492401
    010-64493203
Email: ryxxyyj@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619/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439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朝市监广登字20190017


日语语言研究

  • 关于日语主题非省略的考察分析

    刘泽军;

    本论文以主题非省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省的方法主要从主题非省略的定位及其功能特征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1)主题非省略的提出虽然来源于主题省略,通过分类的过程、与「は」的功能关系以及和主题的势的关系确立了其区别于主题省略的独立性和特质性。(2)主题非省略的功能特征可以从两大方面来探讨。第一为主题的凸显性,第二为句子衔接性。具体来讲,主题的凸显性包括主题的强调和主题的补充;而句子的衔接性包括新信息的再确认、歧义的消除、时空间的调和和表达视点的统一。

    2013年02期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1K]
  • 关于“モト”和“ナカ”的异同——以副词性用法为中心

    黄爱民;

    「モト」和「ナカ」都是名词,且都是方位性名词。从汉语意思看,两者分别是"~在~下"和"~在~中",都属于空间名词。例如,「青空のモトで本を読む」和「部屋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前者的意思是「屋外で読書する」,后者的意思是「室内で読書する」。如果将两句中的「モト」和「ナカ」调换的话,就变成「青空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和「部屋のモトで本を読む」。这样,前者意思是「空中で読書する」;后者则不能作为句子成立。从中能够发现「モト」和「ナカ」虽然有类似之处,但是也有差异。

    2013年02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1K]
  • 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应用研究

    毛文伟;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具有数据规模大、代表性强、语料构成均衡的特点,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现代日语书面语使用的一般状况。利用该语料库提供的丰富信息,我们能够客观、高效地考察现代日语书面语在词汇分布以及语法、构词等方面的重要特征。该语料库的建成对日语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02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4K]
  • 相互动作行为句式“SがV+あう”研究

    周春霞;

    「SがV+あう」句式表示相互动作行为时,S必须为复数集合名词,集合名词的内部成员必须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动作行为中,并且互为对象;V为他动词时,前面会出现宾格或补格的空缺,但前面宾格如果和主语关系紧密,也会出现在句子中,V如果是自动词时,会通过补格的形式体现相互动作行为的方式;这一句式可以表示相互之间的情感、言语、直接接触、互为对象的心理活动等语义。

    2013年02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3K]
  • 近代和制汉字词生成过程中的经济原则探讨

    周冲;

    关于语言经济原则的研究和对和制汉字词的研究著述颇丰,但从经济原则的视角对近代和制汉字词进行的探讨却不多见。语言经济原则强调所用语言符号与所要传递的信息量之间的平衡。经济原则不仅存在于语用实践,也存在于语法、词汇和语篇形态。近代和制汉字词的生成是经济原则作用下的选择与被选择结果。近代和制汉字词所要表达的概念是既定的,其信息传递的效果要表意明晰。语言经济原则在其生成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语音的减缩、语义的凝缩、词形的短缩等三个方面,通过以音读汉字词(而不是假名或训读和语词)对译西学术语的途径实现,其目的是达到最佳相关,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

    2013年02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3K]
  • 从トコロへ看トコロ的空间隐喻机制

    陈燕青;

    在由空间向时间发生隐喻的过程中,トコロへ存在着大量处于二者过渡阶段的场面状况义,这种中间用法对探讨空间隐喻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トコロへ为对象,把「S1ところへS2」结构分为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进行考察。在空间概念中,图形和背景构成"点∈范围"、"范围2范围1"、"范围2|范围1"的关系。在时间概念中,当トコロヘ的前项为持续体,后项为完整体时,图形和背景构成"点∈线"的包含关系,当前后项都是完整体时,图形和背景可以构成"点2=点1"的同时关系或"点2|点1"的继起关系。空间域和时间域中图形和背景关系的相似性就是トコロヘ的空间隐喻产生的根本机制。

    2013年02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K]

信息专栏

中日比较研究

  • 从“言语事件”的视角看日语道歉行为——兼谈与汉语的对比

    单文垠;

    本文以日语道歉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言语事件"的视角出发,把道歉视为会话参与者间若干话轮构成的动态的言语行为。文章具体从道歉的策略、道歉行为的事件对象、道歉行为参与者的情感态度三个层面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道歉行为可以大体归纳为"真正意义的道歉"、"工具式的道歉"、"形式上的道歉"三大类。"言语事件"的研究视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梳理道歉行为并完整地呈现道歉言语行为在日汉两种语言中的全貌,同时对展开日汉道歉行为的对比研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013年02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0K]
  • 现代汉语“审判”一词的由来

    孙逊;

    现代汉语中的"审判"一词,在明末清初的汉语语料中就已经开始使用,但是,这个词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认为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现代汉语中的"审判"一词作为基督教、法律等领域的一个术语,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旨在利用明末清初和近现代的一部分史料,考证现代汉语中的"审判"是不是源自日语的一个借词等问题。

    2013年02期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日语教学研究

  • 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使用情况考察分析

    欧阳健;洪蓓;

    通过对中国日语学习者(以下简称学习者)的作文语料进行分析,发现比起拟声词,学习者更偏向使用拟态词。同时为了更好地考察学习者拟声拟态词的使用情况,对学习者所使用的拟声拟态词从意义及句法上进行了分类,以期为今后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2013年02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8K]
  • “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2010”与我国日语教育改革——以高等教育日语课程标准的比较为切入点

    彭瑾;俆敏民;

    本研究把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日语教学大纲和『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2010』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大纲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同时,还应该对教学内容框架有一个新的界定。指出该标准在明确教学目标及完善评价体系方面对我国的日语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并就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3年02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4K]
  • 研究生日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效度分析

    张卫;

    阅读理解部分是研究生日语考试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的该部分试题为研究对象,根据考后反馈的统计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就阅读材料的题材与体裁的选取、考查的微技能和与测试目标的契合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该部分试题的难易度适中,试题的代表性以及覆盖面、区分度等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达到了录取单位选拔优秀考生的目的。但是部分试题还存在一些不尽理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为更全面考查考生的语言技能,今后可以考虑增加听力考试的内容。

    2013年02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0K]

日本文化研究

  • 21世纪初日本文化政策的重点及启示

    赵敬;

    21世纪初,日本政府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并先后三次公布《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确立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理念,制定振兴文化艺术的政策措施,为21世纪初期的文化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本文通过对21世纪初日本的重要文化政策进行考察,分析日本文化政策的重点,以期为我国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启示。

    2013年02期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7K]
  • 论近代日本人的生死观——以《我是猫》中的死亡描写为事例

    李广志;

    日本人传统的生死观在近代社会出现了微变,传统与现实发生碰撞,形成一些新的价值取向。但民俗中的死亡预兆、丧葬礼仪、墓制沿革、供养与灵魂等要素仍然构成日本人生死观的核心体系。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享誉世界,本论文以《我是猫》中的死亡描写为事例,通过剖析作品中涉及死亡的描写,从中挖掘出这一时期的许多相关信息,系统地论证了近代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其思想源泉。

    2013年02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9K]
  • 《怀风藻》的山水与道教文化

    徐臻;

    综观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其思想倾向、审美情趣、遣词造句等方面随处可见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投影在《怀风藻》里的神仙意象和吉野仙境观,都体现了奈良贵族对充分满足人间享乐生活的心驰神往。在道教消极遁世、慕仙向道的观念作用下,《怀风藻》诗人总是强烈地抒发徜徉山水之趣,流露出崇尚自然的情愫,这是日本固有思想与中国老庄玄理的遇合,也是奈良贵族游览山水时在诗里若隐若现的思想背景。

    2013年02期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1K]

日本文学研究

  • 论中岛敦自我意识的归途——以《山月记》和《李陵》为中心

    于海鹏;

    取典于中国的《山月记》和《李陵》是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品。其人物角色虽然都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均在"绝对他者"的面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然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并不是以创作悲剧的态度来进行作品叙述的,从化身成虎的李征和与李陵成对比态势出现的司马迁及苏武身上,都可以使我们透过一层浓厚的悲凉窥视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即自我意识的再生和自我价值标准的重新确定,这也是中岛敦自我意识的归途。

    2013年02期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2K]
  • 自我身份的消解与重构——太宰治《斜阳》的成长主题解读

    陈婷婷;徐旻;

    《斜阳》创作于二战后的日本,混乱的时代思潮促使作者太宰治坚守自我内部重构的价值体系,却不可避免遭遇来自社会现实与传统制度的压抑。作品揭示了自我身份的消解带来的困惑与幻灭,着力刻画了女主人公在重构自我身份中的成长,同时蕴含着作者本人的精神成长历程。这种虚构与现实的要素共同构成了小说明暗交织的成长主题。

    2013年02期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的“文学性”政治斗争——基于《万叶集》的一考察

    王凯;

    日本现存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不仅是研究日本古代文学与政治历史的资料宝库,也是一部包含着诸多国际化元素的文学作品,是古代东亚文学遗产的瑰宝。因此,万叶研究不仅应从日本本民族的立场出发,而且基于异民族视角的考察也是解明奈良时代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拟在考证《万叶集》中大陆移民氏族歌人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古代史学研究,尤其是大陆移民氏族研究的成果,分析其为了挽回氏族命运而利用和歌以及作歌环境等条件进行文学性政治斗争的过程,尝试论述大陆移民氏族歌人作歌的历史环境与文学特色的关系。

    2013年02期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5K]
  • 下载本期数据